最近的气温噌噌的上升
炎热的夏季正式拉开序幕
又到了穿短袖短裤
露胳膊露大腿的季节
但是对于拼命节食运动
却依然瘦不下来的“小多肉”们来说
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今天百岁君就来说说肥胖这件事
肥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特点就是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脂肪在体内各处沉积,并导致体脂占体重比例异常升高。而单纯性肥胖常与遗传、饮食、心理等因素有关,而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什么是肠道菌群?
“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人体肠道内寄生着约10万亿个细菌,它们和我们一起生活,参与我们体内的代谢活动,还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帮助抵御感染、降低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
肠道菌群有500~1000个不同的种类,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
就是各种广告里所说的益生菌啦,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够参与食物消化,合成维生素,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毒害物质等;
有害菌
潜藏在肠道里的致病菌,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中性菌
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但是如果增殖失控就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与肠道细菌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影响要大于过度饮食、锻炼太少或者是遗传因素。
科学家找到了与肥胖有关的人类细菌,并将其喂给老鼠,将它们的体重增加与没有喂细菌的老鼠进行比较。尽管被喂菌的老鼠得到高脂肪食物喂食,并被阻止锻炼,却没有出现肥胖症状。
其实早在2004年,美国Jeff Gordon实验室就提出一些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可能影响脂肪存储和代谢。
是不是很神奇呢?有的时候你胖并不是因为吃太多或者运动太少,可能只是你身体里的细菌出问题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从此就可以胡吃海塞躺着就瘦了,因为:
这些行为容易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
常年摄入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会促进有害菌的产生,抑制有益菌的增殖;
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会导致肠道内不同细菌的数量出现紊乱,甚至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全面崩溃”;
不卫生的饮食,会摄入大量有害菌和中性菌,导致对健康不利的细菌大量增殖。
改变易胖体质从肠道菌群平衡着手
肠道菌群失衡易导致人体的吸收与代谢出现紊乱,从而出现肥胖的体征。肠道菌群失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细菌种类失调,二是细菌比例失调。
细菌种类失调
这需要通过重建肠道菌群来治疗,不过治疗的方法有点重口味,那就是——粪便移植,即把经过处理的健康人的粪便液,灌到患者肠道内,直接帮助患者肠道中的细菌平衡得以重建。
想想觉得挺恶心对不对?不过其实古人就有过粪便入药的先例了,比如中药里的:人中黄、黄龙汤、金汁。
看来前一阵儿网传的“吃屎减肥”还是有那么点道理的,但是且不论粪便移植还存在剂量不明确,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风险高的问题,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菌群种类上的失衡问题,根本没必要做这种治疗。
细菌比例失调
肠道细菌比例失调才是大多数人肠道菌群失衡的原因。
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最重要因素,不同的饮食结构,可以形成不同的菌群结构。长期食用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可以造成肠道菌群结构失调,诱发慢性炎症,从而导致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调节的方法也很简单,平时生活中可以多摄入膳食纤维,多吃粗粮,蔬菜水果,豆类(不去皮),富含膳食纤维复合的碳水化合物(粗粮,全麦)等等,这些食物里的膳食纤维,植物生化素都可以让益生菌增殖,保持细菌健康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