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
平昼夜,均寒暑,衣食住行这样做,又是一年春分到,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春分之日,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万物新生。
从立春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生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月经失调;过敏性疾病,所以,此季节人们需要注意养生。
春分养生
人们在保健养生要保持饮食、起居、寒热规律平等,及保持阴阳平衡,这关键体现在精神、饮食、起居上的调摄等等方面上,因此在这里给大家讲讲春分时节要注意的“衣食住行”。
衣
春分时虽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阳光逐渐增多,天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还不时会有寒流侵袭。此时养生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尤其应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为宜。“勿极寒,勿太热”,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
穿衣要因人制宜。老人体虚怕寒,减衣宜少;年轻人阳气旺盛,着衣可相对较少。总而言之,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春捂秋冻”的原则,做出合理安排。
另外,佩戴香囊是一种不错的养生方法。我国自古民间就有佩戴香囊的风俗和习惯,所谓香囊,就是将芳香药如苍术、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春分时天气转暖,各种细菌、病毒异常活跃,流感、水痘、甲型肝炎、肺炎等疾病高发。通过佩戴香囊,可以有效防治春季流行病。香囊中的芳香药通过肌肤、穴位、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能起到活血化瘀、平衡阴阳的作用。
食
春分时大自然阴阳各占一半,饮食上也要“以平为期”,保持寒热均衡。春分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春分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雨水较多,易生湿,因此饮食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饮食上可多吃姜、葱、荞、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鸡肉、鲤鱼、鲫鱼等,同时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住
初春的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为避免春季各种疾病的发生,预防措施必不可少。家居生活中,要注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上午8时左右,一般气温较低,空气质量也较好,是开窗通风的好时机。此外,居室至少还应在午睡后和晚睡前开窗通风。
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注意环境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一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阴暗死角的污垢清扫干净。可以经常喷洒一些杀虫剂杀死病菌,居室里保持干净和空气流通。餐具茶具天天洗,餐前最好是用开水将碗筷冲洗一下。厨房、卫生问的异味要排除掉,减少空气污染。另外,调节好温湿度,室内摆放物品注意温湿度的调配。
行
风和日丽,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最能陶冶情操,使心胸开阔,气血调畅。既能增添生活中无限情趣,又提高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还可使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增强体质。
登山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山中的空气异常新鲜,对于改善肺通气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处,同时还能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山间道路坎坷不平,有益于改善人体的平衡功能,增强四肢的协调能力,尤其是行走在没有经过人为修饰的非台阶路段,可使人体肌纤维增粗、肌肉发达,增强肢体灵活度。另外,在山巅之上极目远眺,可以解除眼部肌肉的疲劳,还可使紧张的大脑得到放松和休息。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春季外出的最佳备选方案之一。放风筝时,双眼望着蓝天,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同时,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之处放风筝,会使人接受紫外线的照射,促使阳光与皮肤的光合作用,特别是儿童,可以促进其骨骼的生长发育。
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的阳光和春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医院和疗养院采用“风筝疗法”治疗精神抑郁、神经衰弱、小儿智力不全等症,也收到了神奇的疗效。类似的运动还有垂钓,专家认为,钓鱼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运动,可以提高反应能力,保护和恢复视力,使人心灵手巧。
- 上一篇: 国医节之探索艾灸、刮痧、拔罐的奥秘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