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习惯冬令进补。近年来上海各大马路上,冬至未到,医院与国药店膏方门诊已紧锣密鼓,热火朝天,这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明证,必衣食无忧,方会关注补身体、吃膏方。然而传统是冬令服补,现今我说伏暑进补,好像有点奇谈怪论,其中道理,容我略说几句。
伏暑需补
国人习惯冬令进补。近年来上海各大马路上,冬至未到,医院与国药店膏方门诊已紧锣密鼓,热火朝天,这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明证,必衣食无忧,方会关注补身体、吃膏方。然而传统是冬令服补,现今我说伏暑进补,好像有点奇谈怪论,其中道理,容我略说几句。
进补方法
夏天进补与冬季不同,药补而言,以养气阴为主,药宜轻灵、切忌滋腻,不能影响胃口。金代名医张从正所谓:“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更重要的是食补,最补的食品不是山珍海味、鱼翅鲍鱼,而是“谷、畜、果、菜”的均衡摄入。国人不习惯牛乳,未免是营养上的一大损失,餐后小口慢咽,可避免或减少它对胃肠道的刺激,在补益上,它的效用胜过人参。一头小牛靠它茁壮成长,每天灌以人参汁,小牛肯定长不大,所以唐代名医孙思邈对牛乳养生推崇备至。
睡补观念
此外,我提出一个人人都可做到的睡补观念,它指通过提高睡眠质量、保证足够睡眠时间来补益自身。古代阴阳学说认为阳动阴静,白天活动属阳,晚上睡眠属阴,必动静结合,阴阳协调,才符合自然之道。人体的阴阳平衡,则是健康的保证,《内经》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对人体的补益作用是任何补品所望尘莫及的,只是因为它平常了,在感觉上反而淡漠了起来。人们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高烧发热,一定要等到重病染身之后才乖乖躺下睡眠休息呢?小朋友忙于备考,废寝忘食;年轻人沉湎网络,不知昼夜;中壮年献身事业,焚膏继晷;老人迷恋麻将桌,通宵达旦。盖所挤掉者,无非只是睡眠时间而已。于是孤阳独亢,阴精消涸,重病的阴影就在潜移默化中向你逼近,哪里还谈得上健康两字呢?夏天这个矛盾更突出,值得每一个人的重视和关注。
美梦酣睡醒来,人人都有精神焕发、通体舒泰的惬意,一旦感冒发热而不服药,多喝开水卧床休息,翌晨也往往身热减退、神清气和,都是因为休养生息、正气内存的结果,睡眠补益身体的体用在此不辩自明了。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们凡事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白天劳动八小时,晚上睡眠八小时,就是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身体健康,生命久长。
- 上一篇: 望闻问切——问诊的定义及内容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