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定期体检是预防保健,早期发现疾病、亚健康的重要手段。大多数人知道,体检一般都要求晨起后空腹进行,这是因为饮食因素会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但药物对体检结果的影响,很多人不知晓,也容易被忽视。
含雌激素的避孕药:
女性服用后,在血常规检测时会检出血小板、红细胞减少。这是因为此类药能影响人体的血脂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并可引起血小板、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肝脏转氨酶含量升高。
抗凝药:
服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后,可能引起凝血时间的改变。如需要做血常规及凝血试验,应尽量在用药后8小时再抽血检测。其他如抗凝药肝素能促进组织脂蛋白酶的释放,引起血液甘油三酯显著下降和脂蛋白电泳图形的改变。
维生素C:影响血糖值
维生素C是老人常服的保健药品,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但其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与化验血糖、尿糖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使试剂中的酶活性降低,导致化验结果偏低,甚至可能出现假阳性。灵儿建议,血糖化验前的2~3天最好停止服用维生素C,同样,柚子、柑橘、猕猴桃等含维生素C较高的水果,最好也别吃。
利尿药:
如氢氯噻嗪、呋塞米、依他尼酸等。这类药由于对肾脏的保钠排钾作用,可使血液中钾离子含量明显降低,故对血液电解质(尤其是钠、钾)化验结果有影响。
抗癌药:
抗癌药有多种抗癌药物对人体造血系统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以及肝功能的改变,并使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血脂出现异常变化。
镇痛消炎药:
镇痛消炎药比如吗啡、可待因、度冷丁、镇痛新和消炎痛等药物能够使胆总管开口处奥狄氏括约肌痉挛,导致血、尿中的淀粉酶含量明显升高,在用药后3~4小时影响最大,停用24小时后消失。
维生素C
有些人长期服用维生素C制剂,有可能导致尿糖偏低。维生素C是强还原剂,可以与化验血糖、尿糖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化验出的血糖、尿糖含量偏低。
B族维生素、黄连素
在服用B族维生素、黄连素后,尿检时可见尿液呈黄色,会影响尿液颜色的判断。
抗生素
头孢类抗生素可能会使尿酮体出现假阳性,磺胺类药物可能会使尿白细胞出现假阴性,所以灵儿建议,临检前48小时不要服用这类药物。如果不慎服用,也应将病情和用药史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
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等抗菌药物,能增高血液中尿酸浓度。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尿胆原检查会出现混浊,影响结果判断。
栓剂
女性阴道栓、退热的肛门栓可能会使病变组织或上皮的细胞脱落,造成尿蛋白假阳性,因此,患者最好停药1~2天再做尿检,并且在留取尿液时,一定要留取中段尿液,以防脱落的细胞影响尿检结果 。
其他
治疗震颤麻痹的药物左旋多巴可使测定尿中酮体的显色异常,掩盖原来的反应,难以判断结果。为了得到正确的化验检查结果,病人有必要在检验前停用有影响的药物。大多数药物停用后,快则几小时、慢至48小时其影响基本上消失。
感冒药
冬春季感冒频发,一些患者在选择药物时没有注意药物成份,在临检前服用很可能会影响肝功能的结果。比如,一些含有扑热息痛的感冒药,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检查中的转氨酶升高,从而被误判为肝脏出现问题。所以建议您最好提前一天停止服用退烧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该类药物一般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也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
降压药:影响电解质检查结果
降压药中的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利尿酸等。这类药由于对肾脏的保钠排钾作用,可使血液中的钾离子含量降低,所以会对血液电解质,尤其是钾、钠等化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因不能擅自停药,可以在体检后补服。
激素类药物
雌激素类药物能影响人体的血脂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减低,并可引起血小板、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肝脏转氨酶含量升高。肾上腺素则可使血糖测定明显增高,可被误认为是糖尿病的征象。
为得到正确的化验检查结果,患者有必要在检验前停用有影响的药物,大多数药物停用后,快则几小时,慢至48小时其影响基本上消失。但应注意,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能擅自停药。病患可把药带到医院,先空腹抽血再吃药,并检查其他项目。如果有任何疑问,最好先到医院咨询专业医生,千万不能擅自停药。
- 上一篇: 不能进微波炉加热的东西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