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保健 >> 保健杂谈 >> 正文

今日冬至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6-12-21 16:37:00 点击:-

 

俗话说“黎明前的天空是最黑暗的!”

度过一年里最深的夜,春天还会远吗?

冬至”是一年当中夜最长的一天,从今天往后,白天渐渐变长,阴阳开始转化,新的希望正慢慢升起。

俗话又说“冬至如大年”。

冬至也是被人们惦记的大日子,各类民俗热闹非凡又不尽相同。

冬至还是冬病冬治、夏病冬防的最好时机。各种养生妙法得快快学起来啊!

今天,就让百岁君带领大家好好体会冬至的乐趣吧!

各地民俗—美食篇

1、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2、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据说汤圆象征合家团圆更更好,吃汤圆意味着合家幸福、团团圆圆。

3、羊肉,性温。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4、冬酿酒原来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农历认为,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这一天过后,阳气上升,万物开始慢慢复苏。一直到近年,商家从《吴歙》“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发掘出“冬酿”两字,才称之为冬酿酒。

5、在闽南地区,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它既能气血双补,同时搭配的鸭肉有滋阴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于秋季和冬季食用。

冬季饮食需改变

1、冬季补肾很重要,不妨吃点深色食物!

中医认为黑色入肾,而冬天是补肾的好时机,所以不妨多吃些黑芝麻、黑豆、黑米、紫薯、蓝莓等食物。这些深色食物中富含花青素,是一种高效抗氧化剂,有增强血管弹性、预防癌症和保护视力的作用。

2、多吃坚果

坚果是秋冬的应季零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E,以及钙、铁、锌等矿物质,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能帮助大家抵御寒冷哦!

坚果因为营养素密度较高,所以每天吃的量别超过一小把。另外,坚果最好选原味的吃。

3、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摄取

冬天可给自己找到大吃大喝的借口了,尤其像畜禽肉、鱼肉、鸡蛋这类高蛋白食物(瘦肉)。这是因为高蛋白质食物(瘦肉)中所含的能量有30%会变成热量供人体消耗。与此相比,脂肪所含能量仅有4%~5%可提供热量,碳水化合物仅有5%~6%。高蛋白质食物是冬季的能量供应站。

另外,红肉中还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红素铁,有帮助抗寒的作用。

但是,患有血脂高、血压高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请控制摄入量,每天最好控制在2两以下。

4、饭前喝热粥、热汤

寒冷的天气里来一碗热粥,既能让身体快速回暖,也能起到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的作用。在粥中加入一些五谷杂粮,还能有效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饭前喝粥或热汤还能控制饮食不过量,可保护肠胃正常运行。

生活习惯要调整

1、早睡晚起很必要

《黄帝内经》中说“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就是说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尤其是老人。

中医认为,早睡可以保存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以补阳气。阳气负责保卫人体的安全,抵制一切外邪,是人体的卫兵。

2、冷的时候多喝水

天冷的时候,暖气和空调使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们就更喜欢呆在室内。但暖气和空调会使人体水分快速流失,会造成血液浓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这时就需要多喝点水,既能补水、加快新陈代谢,还能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3、运动时候要注意

冬天运动完要做拉伸,喝点热糖水,运动后半小时洗个热水澡。有慢性病的人运动时出现不适,要赶紧停止,并去医院就医。

 

标签:冬至   养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