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这个词儿慢慢进入大众视野,不少商家抓住益生菌的有益之处,开始大肆宣扬,针对老年人打着“长寿”的标签,针对女性打上“减肥”的标签,针对孩子打上“促进生长发育”的标签。甚至在很多药店内,也可以看到益生菌相关的保健品。那么益生菌真的“益生”吗?快跟小编去看看吧。
益生菌到底怎么“益生”?
益生菌是指对肠道微生态有益,有助改善肠道结构和功能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可起到促进消化、防止致病菌种植,增强人体免疫力系统的作用。
在各种微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两种菌群为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而真正可以被人体利用的益生菌,应该是在服用之前仍具有活力,进入胃肠道后,在消化过程中不会被杀死,最终能够粘附在肠道皮上的活的益生菌。
宝宝需要补充益生菌吗?
人的身体里就像一个大的微生物加工厂,他们和谐相处,共同维护宿主的身体健康。若妈妈把益生菌当做日常保健品,给健康宝宝吃的话,就会破坏肠道原本的菌群平衡,不但不能起到保健作用,反而给宝宝健康造成影响。
只有宝宝身体出现了必要情况,自身的益生菌不足,才需要补充益生菌,如:
发生急性腹泻,可以考虑服用益生菌。
便秘,可以考虑服用益生菌,帮助增加肠蠕动,但效果可能不明显。
服用抗生素后,可以使用益生菌缓解。
发生过敏或湿疹,可以考虑服用益生菌,但不一定有效。
肠绞痛,可以考虑服用益生菌,也许有效。
医生建议宝宝服用益生菌时,可以按要求服用。
常见的益生菌食品,都有什么功效?
酸奶
酸奶是十足的益生菌供应站,它是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活性乳酸菌,经过发酵制作而成。相对于牛奶来说,酸奶更易被吸收,而且经过发酵后其营养价值要高于牛奶。
但妈妈要明白,酸奶中虽含有益生菌,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益生菌。也就是说,若宝宝出现急性腹泻了,还是要乖乖服用益生菌,不能用酸奶代替。
含益生菌的配方奶粉
现在很多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了益生菌,商家认为,配方中添加益生菌,可以促进宝宝肠道内细菌平衡,抑制有害细菌增长。
但目前并没有证据说明这一点,而且配方奶粉中益生菌所带来的益处,只有在摄取时才有效,只要宝宝停止服用,则肠道内菌群会回到以前水平。
长期服用含益生菌奶粉,需要妈妈考虑是否会造成宝宝体内菌群失衡,但由于同样没有相关研究,所以是否要给宝宝喝含益生菌奶粉,还需妈妈自己拿捏。
奶酪
奶酪是由乳酸菌将牛奶制作成酥酪后,发酵数天或更久后形成的,这一过程中就会产生益生菌。
奶酪中含有牛奶中含有的所有营养物质,又因为奶酪的浓度比牛奶高,所以营养价值更丰富,是浓缩了的牛奶。
一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少量食用奶酪,但不要过量,每天20~30克最好。
大豆制品
大豆制品的营养成分丰富,含有高达40%的蛋白质,和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大豆皂昔、大豆磷脂、钙、磷、铁、维生素E等,所以豆制品很适合给宝宝食用。
大豆制品经过发酵后,就会具有活性乳酸菌,相似的通过发酵而获得益生菌的植物蛋白饮料还有发酵花生奶、发酵绿豆奶、发酵核桃奶、发酵果蔬汁等。
关于益生菌的误区,你必须了解!
所以的益生菌食品功效都相同
要想通过补充益生菌来有益健康,必须要满足“特定的细菌”、“保持活性”、“足够的细菌数量”、“连续服用”等条件才可以。所以,不同食品中若菌种不同、数量不同的话,其发挥出的功效必然也就不同了。
益生菌可以取代药物
益生菌只能作为辅助物质,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或将其作为预防手段,但绝非取代药物。该用药时不用药反而会延误病情,一味偏爱自然疗法的妈妈们要醒一醒了。
食品包装上会明确注明微生物含量
并不是所有食品标签上都会写出食品中含有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顶多写上“活性菌”字样。
规范生产商生产的高质量营养品会提供相对可靠的微生物数目,也会表明益生菌的属名、种名和株系名称。但一部分则不会,甚至有些根本不含有活性菌的产品也被商家贴上“含益生菌”的字样,诱惑消费者购买。
所以要买到真正含有益生菌的食品,还要通过多方思量,如品牌、口碑、国家标准认证等。
益生菌食品可预防感冒
益生菌虽然说可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但益生菌类食品中含有的微生物由于数量和菌种不定,并不能确定可以预防感冒。
尽管一些初步数据显示益生菌可能有助于抵抗感冒,但目前并没有很强有力的实验结果支持这一观点。
益生菌食品人人适宜
肠胃不好、胃酸过多、心内膜炎、胰腺炎、胃溃疡、刚做完胃肠道手术的人不易吃益生菌。
益生菌食品加热后食用更好
益生菌的保存温度较低,对于益生菌食物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加热食用,因为超过一定温度后活性菌就会死亡,加热后再食用,就起不到平衡肠道菌群的作用了。
所以说,益生菌确实能达到益生的效果,但是要用对地方,要用对时期。切忌盲目使用,免得好事儿变坏事儿,适得其反。
- 上一篇: 总这样,你凭什么不得高血脂!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