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会员国家及组织均开展了这一活动,足以证明这平常不被我们重视的“沉默杀手”危害性却并不沉默。
认识
骨质疏松,体内的“隐形杀手”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慢性疾病,它总是悄悄发生,故而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患上此病,直至骨头脆弱至严重程度,出现第一个“病征”骨折后才知道,因此被称为“隐形杀手”。骨骼丢失早期并无明显表现,但随着骨量流失加剧,患者可感觉腰酸背痛,劳累时情况加重,最终易发骨折。发生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将会对个人生活和健康带来一系列严重危害。
骨质疏松患者骨骼韧性和强度都明显减弱,轻微的外力碰撞或跌倒就有可能引发骨折。严重的椎骨骨折不仅使脊柱变形造成驼背,甚至胸部畸形压迫心肺,影响正常心肺功能。而髋骨骨折后果更严重,可使病人长期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并发脑梗塞、肺或泌尿系统感染,死亡率高达20%。
骨质疏松,离我们并不遥远
据统计,60岁妇女中约三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症,而80岁老人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患骨质疏松症。所以,骨质疏松症可说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是否只有老年人才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呢?
答案是NO!
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绝经后妇女或老年男女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骨骼退化性疾病。另一类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影响骨代谢的多种疾病引起的,如1型糖尿病(依赖胰岛素)、成骨不全症、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腺机能减退或过早绝经、慢性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以及慢性肝脏疾病,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此外,一些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并且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所以,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任何年龄段、任何性别都应关注和重视的疾病。
三级预防
积极应对骨质疏松
目前人类尚无能力阻止衰老,因衰老所致的骨骼退化也无法逆转。但是,人类可以采取措施延缓和减轻衰老退化过程,在实现长寿的同时,跟骨质疏松症说不。骨质疏松症可预防,应尽早树立骨骼健康意识,做好以下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
注意多食用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坚持锻炼,进行“日光浴”,不吸烟酗酒,少喝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在年轻时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为今后一生储备充足骨量。
2二级预防(中年以后,尤其是妇女绝经后)
此时人体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长期预防性地补充钙和维生素D,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体力活动、合理的膳食营养、不吸烟、少饮酒,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3三级预防(步入老年后)
坚持适当运动、加强防摔措施,预防骨折。老年人仍应积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已发现骨密度低下或已患有骨质疏松症,可适当配合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对已发生骨折的患者,积极治疗不容迟疑。除要对骨折及时处理外,合理的康复治疗和骨折后预防再次骨折的治疗尤其不可忽视,因为已骨折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科学补钙,防治骨质疏松
人体有99%的钙存在于骨骼中,钙与骨骼健康密切相关。骨量的丢失常常与钙流失有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钙摄入量青少年为1200毫克,成年人为800毫克,怀孕和授乳妇女为1500毫克。
人体平均每天消耗的钙总量约为330毫克,如果每日吸收量小于流失量,必然发生钙不足,骨骼中的钙就会被动员出来维持血钙浓度,引发骨钙丢失,进而发生骨质疏松。靠饮食补钙,吸收量只有30%左右。随年龄增长,人体吸收能力下降,钙质摄取大打折扣。因此选用高浓度的钙制剂产品,能有效弥补因吸收减弱带来的钙质不足。
定期检查,测定骨密度值
骨质疏松是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所致,而骨密度则是单位体积内所含的骨量,所以,测定骨密度的目的是通过分析骨骼中骨矿物质含量的多少,来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为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骨密度值也可用于预测骨折发生的危险率。可精确、快速、无害、无创测定全身骨矿含量,每次检查所接受的射线仅为X拍片的百分之一,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手段,也是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
检查部位的选择
腰椎是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最常用的测量部位,其次是左髋部∕右髋部,左前臂∕右前臂。高龄老人正位腰椎骨密度出现假性正常,其原因:骨质增生、椎体压缩型骨折、软组织钙化、动脉硬化∕血管钙化、韧带钙化∕肌腱钙化、脊柱发育畸形,要参考股骨颈数据,综合考虑。所以老年人应同时检测腰椎及左髋部∕右髋部。
总之,尽管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危害大,但只要加强重视,提早预防,从青少年时期起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重体育锻炼、保证合理的膳食营养,适当合理地补充钙和维生素D,就能赢得骨骼健康!
- 上一篇: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扶突穴改变吞咽困难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