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表示农历二月,春雷开始震响,大地回春,气候变暖,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昆虫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所以就把这个节气叫惊蛰。《素问》中将惊蛰分为三候,每一候为五天,“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的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景象,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进入春耕时期。
什么症状适合在春天进补?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容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做到饮食品种的多样化,以保证人体能够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由于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适当选用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正气作用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祖国医学认为,春季养生“当需食补”。但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柔补的饮食原则,以免适得其反。
营养学家认为,有以下症状的人适宜于在春天进补:
1、中老年人有早衰现象者;
2、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体形消瘦者;
3、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
4、春天气候变化大,受凉后易患感冒者;
5、过去在春天有哮喘发作史,而现在未发作者;
6、夏天有夏季低热者。
凡属上述情况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方法,以防病治病。
体质不同 惊蛰养生食疗不同
惊蛰节气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以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载:“东方之域,天地所始也,……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中央者,其地平收湿,天地所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
元代名医朱丹溪的《格致余论》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
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又有:“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附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老伤者,中气必损”。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取决于体质的不同,也就是说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在惊蛰节气小编向大家重点介绍几种不同体质的人应采取的不同养生方法。
- 上一篇: 杏仁炖雪梨 改善咽痛喉痒
- 下一篇: 中年由盛而衰 养生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