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青霉素类
1、毒性反应鞘内注射或全身大剂量应用时易发生。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肌痉挛;抽搐;脑反射增强;昏迷;偶有精神病发作。
2、变态反应居首位。各种反应过敏性休克,哮喘,血清型反应,间质性肾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肺部浸润及过敏性血管炎致颅内压增高较罕见。
3、赫氏反应
4、二重感染
(二)头孢类
1、过敏反应常见表现。
2、胃肠道反应
3、菌群失调与二重感染,第二;第三代为甚。
4、肝毒性 多数剂量应用可致转胺酶升高。
5、造血系统 偶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6、肾损害以头孢噻啶的肾损害较为显著。偶可致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苷类合用可增加肾损害。
7、凝血功能障碍 所有的 头孢类均可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的功能,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
8、双硫醒样反应。
(三)氨基糖苷类
1、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按损害大小排序:卡那霉素>;链霉素>;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目前实验证实奈替米星的耳毒性最小。与耳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发生机制:内耳淋巴液中因为浓度过高,致使毛细胞受损害,先影响高频听力,逐渐导致全聋。
2、肾毒性主要损害近端身曲管。常用剂量时其毒性大小:卡那霉素和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与肾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机制:因为与肾组织亲和力较高,选择性的积聚于身皮质和髓质,特别是肾皮质。
3、神经几肌肉阻滞作用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呼吸哀竭。可用钙剂和新斯的明对抗,以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多见,其他也不除外,患者肌无力或与肌松药联合用更易发生。
4、其他过敏反应,血象变化,(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酶增高;面部及四肢肌肉麻木,周围神经类,视力模糊,脂肪性腹泻,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四)四环素类
1、消化道反应 除一般症状外,可发生食管溃疡。
2、肝损害 长期口服或较大剂量静滴时可引起肝损害。
3、肾损害 正常应用无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4、可沉积牙齿引起牙齿黄染可通过胎盘和乳汁,影响婴儿骨发育,孕妇授乳妇女和8岁以下儿童禁用。
5、局部刺激症状
6、二重感染
7、过敏反应 可诱发红斑狼疮或狼疮细胞阳性和一般过敏反应。
8、可生成差向四环素,服用后产生范康尼氏综和症,表现:恶心;呕吐,蛋白尿;糖尿和氨基酸尿;产生肾小管性酸中毒。
9、神经系统损害少见,偶可致良性颅内压升高。
(五)氯霉素
1、再生障碍性贫血难逆转,但少见。
2、红细胞生长抑制较多见,与剂量,疗程有关;周围血象是明显贫血,伴有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
3、白血病 儿童或5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见。
4、灰缨综合征:早产儿及新生儿中采用大剂量后引起的全身循环哀竭。
5、视神经炎症甚至失明,长期大剂量用可发生,可引起听力障碍,共济失调,精神患者用之可引起失眠,幻觉,幻视,狂燥,忧郁,猜凝等精神症状。
6、胃肠功能紊乱
7、过敏反应少见
8、二重感染
(六)大环内酯类
1、肝毒性较少见主要为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
2、耳鸣和听觉障碍。
3、过敏反应
4、局部刺激
5、胃肠道刺激症状,较常见。
(七)万古霉素
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肾脏损害和听力损害可见过敏反应及红人综合症
(八)多粘菌素
肾损害较多见 可见因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而致呼吸抑制
(九)磷霉素
毒性较轻,可见过敏反应,肝酶升高胃肠不适及局部刺激症
(十)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1、直接毒性反应较轻,过敏反应较少见
2、主要有胃肠反应,也可见到肝酶改变,耳鸣眩晕以及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象改变
3、林可霉素在较大剂量静脉给药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心电图改变,偶可因神经肌肉传导阻滞而致呼吸抑制心跳停止
4、二重感染
(十一)磺胺类
1、变态反应较常见
2、血液系统反应①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状,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②G-6-PD缺乏者可发生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新生儿和小儿多见
3、新生儿黄疸
4、肝损害
5、肾损害
6、一般性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
(十二)氟喹诺酮类
1、较常见的一般反应依次为①胃肠道反应②神经系统反应③变态反应④光感反应⑤一过性白细胞减少,肝酶升高,尿素氮升高
2、较少见而严重的反应①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癫痫发作,幻觉出现,视力改变,神经神态改变等②骨关节损害:软骨损害,肌腱断裂,关节疼痛③多系统功能损害:肝损害,肾损害,溶血性凝血障碍等
(十三)呋喃妥因
1、量大或长时间使用可发生周围神经类反应,久可致肌萎缩,难以治愈
2、过敏反应 皮肤及全身反应,如皮疹、过敏性肺炎等
3、胃肠道反应
4、中毒性精神症状
5、溶血性贫血
6、肺部并发症
(十四)抗结核药
1、异烟肼
① 肝毒性:快乙酰化者易发生
② 神经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炎 慢乙酰化者多见
③ 血液系统反应: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④ 内分泌失调:男子女性化乳房,溢乳,月经不调等
⑤ 胃肠道反应
⑥ 变态反应
2、乙胺丁醇 剂量过大可致球后视神经炎,其他有胃肠道反应,肝损害,过敏等
3利福平 主要有胃肠不适,肝功能损害,大剂量有流感样症状和血小板减少,有酶促作用
(十五)抗真菌药
1、咪康唑
① 心律失常 高脂血症 静脉类反应(静注时易发生)
② 过敏反应
③ 血细胞比容下降 血小板减少
④ 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改变
2、氟康唑
① 胃肠道反应
② 肝功能改变
③ 过敏反应
(十六)抗寄生虫病药
1、甲硝唑 替硝唑
① 二重感染
② 外周围神经反应
③ 血细胞减少
④ 过敏
⑤ 膀胱炎 排尿困难 感觉异常
⑥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⑦ 双硫醒样反应
2、伯氨喹
① 轻、中度腹痛及上腹不适 头痛头晕乏力等
②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溶血性贫血
(十七)吗啡类镇痛药
1、依赖性:停药引起戒断症状
2、抑制呼吸:这是最危险的不良反应,直接抑制脑干呼吸中枢
3、头痛、头昏、一时性黑矇,思睡或昏睡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 惊恐 瞳孔变小等神经系统反应
4、恶心呕吐
5、皮疹、大量出汗、瘙痒等
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
1、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严重可诱发胃溃疡、穿孔和出血,由于胃肠道失血甚至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2、过敏反应 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表现:①皮肤反应②哮喘发作较多见
3、肝、肾功能损害
4、血液系统反应 抑制血小板粘连,延长出血时间
5、雷耶综合征 12岁以下儿童患水痘和流感时危险性最大
6、水杨酸反应 大剂量用药如风湿治疗时易发生
对乙酰氨基酚
1、治疗量偶见皮疹、恶心、呕吐、厌食、粒细胞减少、高铁血红蛋白
2、大剂量可致急性肝坏死,甚至昏迷和死亡
3、过敏反应较阿司匹林少见
非那西丁:可致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症
吲哚美辛
1、胃肠刺激症状最常见 有时并发胃穿孔或出血
2、引起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觉障碍等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较其他非甾体类高
3、肝功能损害
4、抑制造血系统,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5、过敏反应
保泰松
1、胃肠刺激大
2、抑制骨髓引起粒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
3、水钠潴留引起水肿
4、可致肝炎及黄疸
布洛芬
1、胃肠刺激症状较常见
2、轻度视觉障碍,头晕、头痛等
3、过敏,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较少见
双氯芬酯
1、胃肠刺激
2、头晕、头痛
3、肝、肾损害
4、过敏
(十八)抗震颤麻痹药
左旋多巴
1、胃肠道反应
2、“开关”现象,多见年轻人
3、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十九)抗精神失常药
氯丙嗪
1、口干上腹不适,乏力,嗜睡,便秘,心悸较常见
2、体位性低血压(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不可用肾上腺素)注射用药可发生
3、偶见肝功能异常,阻塞性黄疸,肝肿大
4、锥体外系反应,长期大剂量时较多见
5、过敏反应,皮疹较多见,哮喘,紫癜,粒细胞减少少见,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
6、眼内压升高,角膜晶体混浊,视力障碍
7、局部刺激性大,易发生静脉炎
(二十)抗焦虑药
地西泮
1、嗜睡,轻微头痛,乏力,共济失调,老年患者多见,高剂量可出现兴奋不安
2、偶见低血压,呼吸抑制,视力模糊,复视,皮疹,尿潴留,忧郁,精神紊乱,白细胞减少
3、青光眼,重症肌无力
4、有依赖性
- 上一篇: 老年人失眠应按指导用安眠药
- 下一篇: 胃药混着吃不利健康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