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保健 >> 药品 >> 正文

吃药的误区

来源:网络 时间:2010-4-1 0:00:00 点击:-

1: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就拿看病来说检查的手段更是数不胜数,有些人在享受现代科技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误区;仅举一列;重检查轻治疗,对药物的期望值过高。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大多都有腰痛腿痛脖子发硬的毛病,于是有些人去了三院去四院,做完CT做核磁;检查了一溜十三遭还是痛,有的医生给耐心的解释并开了些药,可有些人不认真服药,总嫌药不好使或嫌好的慢,结果又到处去检查四处找专家……;五十岁以上尤其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有几个不是骨头粗了血管细了;这就是老了,不做核磁也知道;做一百次核磁颈椎还是在增生。个别人更有意思;瞪着眼问大夫:“我年轻时咋不这样?”我也要问一句:“年轻时咋不叫你退休呢?”所以我们这些老同志应承认现实;正确的理释解什么叫“老了”。 应该做 适当的检查,少花些冤枉钱,少到医院排队浪费时间。因地制宜的做些力所能及的健身锻炼;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更要正确对待药物的疗效,要知道所谓“药到病除” 那只是文学作品的形容,金庸小说里的仙丹,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药;只是病后的救助,协助人体战胜疾病或调动人的免疫力;一切治疗只能是让病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不可能叫你“万寿无疆”。( 古代多少帝王在这问题上劳民伤财费尽了力气受尽了骗结果大多短命)有些人在街头花大价钱(往往是月工资的几倍)买“去根” 的药,请问;什么病都治去根了那不也是万寿无疆了嘛?这里并不反对用药。而不主张光检查不用药;或嫌药不去根、不立竿见影去买江湖巫医的“去根药”。 某人患菌痢,就算用上抗生素,对症下药了也得三五天才能消除症状;不可能上午吃药下午就好了。

2:问邻居吃药,看广告买药。这又是一大误区。我们有些人有病以后不去正规医院咨询或看病,而喜欢去问别人:“你上次吃什么药了?”如两人都是肚子痛,这是表象;而病因则是一个是饿的肚子痛,另一个则是吃多了胀的肚子痛;请问:这两人的肚子痛能用一个办法治吗?再如张三眼珠子痛去问李四:“你上次牙痛怎么治的?”李四说:“我上次牙痛拔掉一个就不痛了,你把眼珠子也抠去一个吧”

3:青玉米甜美可口,有一股清香气,可你若不会买不会煮则既不可口又下不香甜了。误区在于;A:买玉米时有些人为了赚几钱(还不到一两)的便宜,在玉米上称前把玉米叶子剥的光光的,这样,未成熟的玉米粒就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中,在很短的时间里里面的糖份就会转化成淀粉,吃起来不但不甜且口感粗糙。B:说是煮玉米其实决不能煮,想想看,添大半锅水把玉米放进去,煮熟后捞出来后锅里的水保证是甜的,(糖份全跑到水里去了)请问:此时的玉米还能甜吗?正确的办法是蒸而不是添半锅水煮。

4:生活充满了乐趣,充满了挑战,也有误区;下面说一件小事,摩托车己进入千家万户,有些家庭主妇去市场买菜也骑摩托车,潇洒又便捷,大概摩托车发动时较为费力,有人则将不熄火的摩托车放在一边自己在认真的挑菜,连一点点黄叶都去掉;土豆看六个面;洋白菜掰去所有老叶……,而摩托车仍在一边突突的发动着。要知道,汽油在摩托车缸体里燃烧要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得靠缸体外突出的叶片在摩托车行走中散发掉,也就是说车只要发动起来必须得骑行,否则热散不出去;发动机过热轻则减少使用寿命,重则使摩托车报废。试问几片菜叶值钱呢还是摩托车值钱呢?

5:现在由于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人们开始关注健康长寿,于是经常体检四处咨询,有些人不检不问活的挺愉快,一检一问倒惶惶不可终日了。如某位老兄对遗传问题有了一知半解后,回家一问奶奶好象得过糖尿病,母亲血压也不稳;天哪!这些病都遗传,于是天天上医院到处去打听,若再遇上个卖药的吓唬一顿,更是活不了了,吃不下、喝不下、睡不着,脾气也变了,工作也没心思干了;变得比病人还病人。其实他是杞人忧天,而且病与病也不一样,大多是遗传因素加外部条件才形成的。如单卵双生的兄弟俩都有糖尿病的遗传基因,哥哥当经理每天开会不断宴请不断,顿顿有美酒,手里不离烟,竞争激烈夜不能眠,七姑八舅来借钱,老婆一肚子委曲絮絮叨叨让人烦;出门办事有汽车,上楼电梯有人按开关,伸手来茶张口来饭,一天走不了三十步远;而弟弟当工人按时上下班,与工友关系融洽打成一片,工作胜任且熟练,夫妻恩爱烟酒不沾,会唱会吹能拉能弹。在此;让读者判断一下;这兄弟俩谁有可能得糖尿病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