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休养生息需要时间和质量
如果睡眠时间不足,我们醒来后,仍会觉得头脑昏沉,那是因为脑细胞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地消化“刺激联结”。那睡多少时间才算足够呢?
睡眠时间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要求越多,新生儿睡眠需22小时;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睡眠时间逐渐减少,8-12岁是十小时左右,12至18岁九小时左右,成年人是7-8小时;到老,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又多起来,70岁以上是9小时左右。
由于遗传的不同,睡眠所需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睡6个小时就足够了,有的人睡10个小时还不够。
有人说,“我睡了很长时间,但醒来后,仍感到头昏”,那是为何呢?有个重要原因是睡眠质量不高,“深度睡眠”时间不够,因此脑细胞的屏蔽度不够。
因此,我们更强调睡眠质量,怎样才算是有好的质量?
1、睡得快。如,“倒头就睡着了”、“上床三四分钟后就能睡着”,就是睡得快。
2、睡得深。晚上不做梦或者是很少做梦,醒了以后梦境记得一会儿就忘了,这是睡眠比较深的。
3、少起夜。就算起夜也很快就会入睡。
睡眠质量高不高,最重要的是看醒后的感觉。醒后神清气爽,而且白天不困倦,就是“质量高”。
四、失眠是现代常见病多发病
睡眠,是在生物钟调控下的,由“睡眠中枢”指挥的一个主动的过程。中枢分泌某种神经递质,让人进入慢相睡眠;再分泌某种递质,又让人进入了快相睡眠。
睡眠障碍,是人体的睡眠规律由于某些原因发生了紊乱。紊乱,会造成嗜睡,但更多的是造成失眠。
失眠,现已是一个现代常见病、多发病,为什么呢?
1、发病率高:以前说是约30%成年人患过失眠病症,而现在发现已有50%了。
2、涵盖面广:各类人群都有,其中财会人员占第一位。从年龄角度来看,原来发病率最高的在35-55岁之间,但最近调查显示:小孩子50%-70%都睡不好!
五、五大因素导致睡眠质量差
为什么现在睡眠质量差的人这么多?经过调查,发现有五大因素。
1、精神心理:占55.9%。这包括压力过大、长期过度紧张,情绪不好等。教师、总经理失眠的很多,学业紧张的孩子也睡不好觉,多是这个原因。
发病机理:长期精神过劳或不良情绪等都会干扰“睡眠中枢”,造成睡眠障碍。
2、疾病因素:占16.4%。很多常见病都会导致失眠,如血糖高,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炎、甲亢、咽喉炎、妇科疾病、手术之后等。
发病机理:疾病造成了内环境紊乱,进而扰乱了有规律的睡眠机制。
3、环境因素:占3.6%。一位工程师说他平时睡觉挺好,一出差就睡不着觉;一位主持人说,他主持了16年的夜间节目,规律乱了,睡不好觉,等,这些都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还有个环境因素是季节更替。睡眠好的人随着季节的演变,自然而然就调整过来了,睡眠不好的人调整起来比较难,所以容易失眠。
发病机理:外在的环境因素造成了内环境的紊乱,进而扰乱了睡眠的正常规律。
4、体质因素:占3.5%。失眠患者的体质往往比较敏感,是敏感体质,多为遗传。他们相对比较聪明,责任心比较强。
5、药物因素:占1.3%。很多常用药物都会有副作用,这往往被我们忽视了。
还有一些是未暴露的,占19.3%。我们找到这些原因,才能够针对性的治疗。
六、长期失眠会诱发多种病症
研究证实,有近90种病症和55%亚健康,都与长期失眠有较大的相关性。
1、亚健康
美国专家曾观察了40名糖尿病患者的睡觉情况,并监测了他们的血糖情况,6天后发现:有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的人,早晨起床时,血糖水平会增高23%,胰岛素水平上升48%。他们出现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较别人高出82%。如果长期睡不好,可能受到高血糖的困扰。
今年5月份的《睡眠杂志》报道,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会导致日后大脑衰老提前4—7年,认知能力加速衰退,并影响到推理和词汇等能力,最终导致体质下降和早亡。中年以后人的认知能力差和睡眠直接相关。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研人员观察后发现:那些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的人,体重会增加。分析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导致体内胰岛素不能正常地使葡萄糖进行代谢,因而可能发展为肥胖。因此,睡眠不足也可诱发肥胖。
其他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健忘、衰老、头痛、胸闷、情绪波动、敏感,肌肉酸疼、月经紊乱、脱发、消化不良等都是较常见的亚健康症状。
临床发现,失眠诱发或加重亚健康症状;而亚健康症状又可诱发失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美国专家还发现,“高血糖,反过来也会诱发失眠”。
2、病症
机理:长期失眠,引起人体免疫机能降低和代谢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临床发现,约30%高血压和20%心脏病是由不良睡眠引发的;失眠者中患抑郁症人数为睡眠正常人的3倍;超过90%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同时伴有失眠。
其他病症还有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老年人脑病、痴呆、更年期综合征、性功能障碍、情绪功能障碍、癌症等。
临床发现,失眠和病症间,也会形成恶性循环。如失眠会导致高血压;高血压也可能会导致失眠。
七、远离失眠须抓住“黄金7小时”
专家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远离失眠的四大方法。
1、抓住“黄金睡眠7小时”:
原因:11点到6点是深睡眠阶段。因6点以后没有深睡眠期了,白天补觉,是补不回来的。
很多人过了11点会兴奋,过12点更兴奋,再怎么想睡也睡不着了。年轻时感觉不到,40岁以上就会感觉到的。
2、体脑并用,精神乃治:要体脑并用,一天起码要散步半个小时。
3、荤素搭配,均衡饮食:荤菜有荤菜的营养,素菜有素菜的营养,均衡营养对大脑非常重要。
能够改善睡眠的食物,有龙眼、核桃、银耳、莲子、百合、牛奶、萱草花、红枣以及富含谷维素的金龙鱼稻米油等。
现在人们吃米要吃精米,这样就吃不到谷维素了,因为谷维素广泛地存在于米糠中。而谷维素不仅可改善神经,稳定情绪,还直接参与到睡眠的过程中。
4、心态平和,气顺神宁:
如何远离失眠的第一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
首先,要每天问问自己:今天生活步调是不是太快了?今天是不是虐待自己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再则,要及时地觉察压力信号:当压力过大时,身体最脆弱的部位会有一些特殊的信号,如,偏头疼、胃疼、心悸、背疼等;行为上的信号,则是“喜欢离群索居;无故爽约、迟到或缺席;不想遵从工作规范”等。
发现了“压力信号”,要及时想办法释压。这里介绍“几粒特效降压药”:散步,是最有效的降压方式,步子快一点效果更佳(每分钟100—130步);听古典音乐:实验证明,只需听一小时,焦虑情绪就会减少一半;亲近大自然:研究表明,置身于植物世界10秒钟,就可产生巨大的心理放松效果。
如果已经患上失眠症了呢?不必过度紧张,它并非是不治之症,但是,那些经过自身调整仍然无法改善睡眠的患者,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请失眠专科医师进行诊治。
- 上一篇: 老人日常生活的7大禁忌
- 下一篇: 老年人想健康须正确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