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种类很多,按加工方式可分为压榨大豆油、浸出大豆油;按大豆的种类可分为大豆原油,转基因大豆油。那么大豆油到底适不适合炒菜?
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炒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害,尤其是肺的伤害不亚于PM2.5。而选择一种油烟少的油用于炒菜,就会对身体健康少些损伤。
如今,烹调油烟对健康的危害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众所周知,温度和烹调时间是影响油烟浓度和成分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同食用油产生的油烟是否相同呢?本实验对常见的四种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产生的油烟浓度和组成进行了研究。
在一个2平方米带有排气扇、无抽油烟机的厨房内,用粉尘采样器和大气采样器距油锅20~30厘米的距离(人的呼吸带),分别采集不同食用油炒菜所产生的油烟,油温控制在300℃以下。然后用色谱方法进行仪器分析,计算出油烟的浓度,以及含有的各种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食用油所产生油烟浓度排名为: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规定最高允许排放的油烟浓度为2.0毫克/立方米,所有测试的食用油均超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的是大豆油,平均浓度为46.6毫克/立方米,达到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23.3倍;其次是玉米油,为14.2倍;菜籽油和花生油的油烟浓度最低,分别为11倍和11.2倍。
不同食用油的油烟成分比较:大豆油产生的十一烷、十二烷、十八烷、二十烷、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有害物种类最多,总浓度最高,远远高于其他三种食用油;其次是菜籽油;花生油及玉米油中产生的有害物种类和浓度相对较小。十一烷、十二烷、十八烷、二十烷等烷烃类物质是重要的促癌物,甲苯、二甲苯具有肾毒性和生殖毒性,苯乙烯对人体DNA有损伤作用。
本实验是在一家小餐馆采样,烹调采样时只使用排风扇,未使用抽油烟机,而且厨房空间也较小,因此通风情况不好,这可能是导致油烟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家庭在做饭时应该养成使用抽油烟机的习惯,同时开窗通风。但是在相同的烹调条件下,大豆油产生油烟的浓度及有害物种类和总浓度都明显高于其他3种食用油,因此建议家庭在高温烹调时尽量避免选择大豆油。大豆油可用于低温烹调,比如做面点、煲汤及调馅等。炒菜时可以选择产生油烟浓度较小的花生油。
- 上一篇: 经常吃苹果你注意到这些了吗?
- 下一篇: 黑木耳也有不同煲汤用哪种?